很多业主有这样的经历:
精挑细选的实木家具,
放在刚装好的新房里,
通风散味一段时间,再去一看:
天呐,怎么开裂了,甚至变形了……
还有部分业主,是搬进新房还没住热乎呢,某天,突然一条刺眼的裂纹悄无声息地爬上桌面……
为什么会出现以上两种情况?
是不是质量问题?
如何解决?
这篇说清楚……
不得不说,实木家具在入户后一段时间,的确有个“脆弱的过渡期”!但这并非实木的“原罪”,而是多重因素交织的结果!
我们先搞明白这种“脆弱期”的原因,才能从容应对,让实木家具历久弥新!
﹉
一、环境突变!容易造成实木“水土不服”
新房的环境,对实木家具来说算是一场“气候突变”。
新房家具入场后,大家都会安排3-6个月的整体散味时间,这个阶段屋里没人,一般湿度会比较低,加上持续的开窗通风,更加剧水分流失,而这对实木影响非常大,多数没入住就开裂的情况都是因此造成的!
这和没人住的房子破损的快一个道理!
因为没人气!
人气就是温度、湿度,
会影响很多建筑材料。
当周围湿度急剧下降,木材就不得不从内部释放水分去平衡,当超过木材自身极限时,只能摆烂(开裂)。
除了湿度,温度也是关键因素。
新房暖气、地暖开启初期,地面温度骤升,靠近热源的家具猛的承受“烘烤”考验,容易导致木材各部位受热不均,膨胀收缩不同步,也加剧了变形与开裂风险。
如何解决后面会说,别急。
除了环境因素,产品自身也有潜在原因。
二、工艺隐患
首先,是木材含水率。
以北美黑胡桃为例,它的原材料进口有两种方式:
一种是集成材,在国外切割,烘干后进到国内,价格相对贵;
另一种是厂家自己买树干,回来自己切割、烘干,价格便宜一些。
但是由于烘干技术的差距,对含水率的控制差异较大!北美烘干工艺非常成熟,木材整体含水率、不同部位含水率差异都控制的更到位,而国内烘干技术良莠不齐,对于原材料品质是一个考验!
其次,结构设计!
木材会“呼吸”(湿胀干缩),稳定的设计需预留伸缩缝,如桌面与边框的攒边结构……目的是允许木材在合理范围内自由变化。
如果为了省事,让实木没有必要的伸缩空间,或过度依赖刚性胶合、硬连接,当木材应力无处释放,只能“硬刚”,结果往往是断裂或开胶……
此外,开裂变形与否跟拼板宽度也有很大关系。
拼板越大确实美观度更好,整板更是颜值翘楚,但不可否认——板材越大越厚,越容易开裂!原因很简单,板材越大,内部含水率就越不均匀,就像上锅热馒头,外面热了,里面馅儿还是凉的……
最后,还有涂装!
木材封闭的越严实,内部水分流失就越慢,家具就更稳定,以前木工打家具都会用家具腻子打底,然后表面再做全封闭油漆,就是这个原因。
但这样做会掩盖了木材本来的美观和质感,而半封闭清油,或者木蜡油涂装则是很好的保留了质感、花纹,但对于木材防护、稳定性上不如全封闭。
除了环境、工艺,家具日常养护也不可忽视。
三、养护不当,也可能好心可能办坏事
清理不当。频繁使用湿抹布擦拭,或直接将水洒在桌面未及时擦干,水分会局部渗入木材,待蒸发时又引起局部急剧收缩,形成细小裂纹。这如同给干燥的嘴唇反复舔舐,只会越舔越裂。
摆放不当。 将实木家具紧贴暖气片、或长期接受阳光暴晒……持续高温容易对木材局部脱水,导致严重翘曲或开裂。
保养忽视。 对于木蜡油涂装的家具,需要定期使用专用木蜡油保养,滋养木材纤维,在表面形成透气保护层,一定程度上减缓水分过快进出。
四、保护实木的方法
了解“病因”,保护便有了清晰路径:
入住初期,尤其在供暖季或北方干燥地区,使用加湿器维持室内湿度在40%-60%的理想范围(可配湿度计监测)。避免短时间剧烈加湿或除湿。
远离极端热源,为家具规划位置时,预留足够空间远离暖气片、空调出风口、阳光直射的窗户(尤其是西晒)。地暖用户,可在实木家具下方放置隔热垫。
通风有度:避免长时间强风直吹家具(如大开窗户对流)。自然、柔和的通风更佳。
常除尘用干净、微潮的软布,擦拭后立即用干布吸干水痕。顽固污渍用专用木质清洁剂,不要直接用水洗。
木蜡油家具,每季度或半年(根据干燥程度),使用优质木蜡油进行保养,薄涂、均匀擦拭。
……
五、万一开裂,怎么办?
轻微细纹裂,不用担心。加强湿度控制,适当使用木蜡油养护,部分细纹可能随湿度回升而减轻甚至“愈合”。保持观察即可。
明显裂缝,联系商家安排维修美容。切勿自行随意使用502胶等不当材料处理。
如果开裂、脱榫严重,直接要求返厂维修或者更换。
……
实木家具,无可替代,但又略显娇贵。
入户新房,需要平稳度过一段适应期,才能更好的陪伴你未来的悠长岁月。
做好养护,很重要。
以上。
希望对你有帮助。
我是厂长,专注整木定制|实木家具
作者:厂长。家居从业者。
整木定制、实木家具
家居博主
嘉喜网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