序言
哈尔滨坐落于黑龙江省西南部、松嫩平原东端,属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,冬季漫长寒冷,夏季短促温热。作为一座有着深厚历史文化的城市,其饮食文化兼容并蓄——以鲁菜为根基,融入晋豫、江浙菜系的细腻,又吸纳俄式西餐的独特风味,历经百年积淀,形成了极具辨识度的哈埠饮食体系。
图片
哈尔滨
以下是哈尔滨30道经典美食,涵盖20道特色热菜与10道地道小吃
一、20道哈埠特色热菜
1. 锅包肉
口味:酸甜爽口,酸咸比例平衡,无油腻感
特点:外酥里嫩,外壳脆而不硬,内里肉片软嫩,是哈埠菜的“名片级”代表
图片
锅包肉
做法:猪里脊切薄片,用料酒、盐腌制后裹淀粉糊,六成热油炸至金黄酥脆;调糖醋汁,爆香姜蒜后倒入肉片翻炒,最后撒香菜即可。
历史:1905年,道台府厨师为适配俄籍宾客口味,将咸鲜的“焦炒肉片”改良为酸甜口,中央大街老厨家(创始店)传承此工艺,成为哈埠菜标杆。
2. 地三鲜
口味:咸香浓郁,茄子软嫩吸味,土豆绵密粉糯,青椒脆爽带微辣
特点:食材均为东北当季蔬菜,做法朴实,是哈埠家庭餐桌上的“国民级”热菜
图片
地三鲜
做法:茄子、土豆切块炸透,青椒掰块;锅中留底油爆香葱姜蒜,加生抽、盐调味,倒入三种食材翻炒均匀。
历史:源自东北农家菜,因“鲜在本味、鲜在家常”得名,随东北饮食文化传播,成为哈埠家常菜的经典。
3. 熘双段
口味:咸香微酸,猪肉嫩软,虾仁(或鸡肉)鲜弹,芡汁均匀裹附食材
特点:以“猪肉段+虾仁段”为核心,外裹薄糊炸后同熘,口感统一却鲜味叠加
图片
熘双段
做法:猪肉切条、虾仁开背,分别用料酒、淀粉腌制;炸至金黄后捞出;调醋、生抽、淀粉芡汁,炒浓后倒入双段翻匀。
历史:在哈埠传统“熘肉段”基础上改良,为满足食客对鲜味的需求加入虾仁,逐渐成为本地宴席常见菜。
4. 得莫利炖鱼
口味:汤鲜味浓,鱼肉细嫩无腥,豆腐、粉条吸满鱼汤,入味十足
特点:选用松花江活鱼,以“慢炖”锁鲜,尽显东北“大碗菜”的豪爽风格
图片
得莫利炖鱼
做法:鲤鱼(或鲫鱼)处理干净,煎至两面金黄,加姜葱去腥,倒热水没过鱼;放入老豆腐、红薯粉条,加少许东北大酱,小火炖1-2小时。
历史:起源于哈尔滨方正县得莫利镇,早年村民用此菜招待过往司机,因味道醇厚口碑传开,成为哈埠特色炖菜。
5. 小鸡炖蘑菇
口味:鲜醇浓郁,鸡肉软烂脱骨,大兴安岭干榛蘑自带山野清香,汤汁浓稠
特点:东北“四大炖菜”之一,冬季食用暖身滋补,是哈埠人越冬的经典菜肴
图片
小鸡炖蘑菇
做法:本地土鸡切块焯水,炒至微黄后加料酒、生抽;倒热水,放入干榛蘑,小火炖1小时,加盐、胡椒粉调味。
历史:源自东北山林人家饮食,早年猎人常用野鸡配山蘑炖制,后改用土鸡,随移民传入哈尔滨,成为冬日常见菜。
6. 杀猪菜
口味:酸香解腻,东北酸菜的酸中和五花肉的油润,血肠嫩滑无腥,汤味醇厚
特点:冬季“年味菜”,食材取自传统“杀猪宴”,尽显东北饮食的质朴与豪爽
图片
杀猪菜
做法:酸菜切丝攥干,五花肉切片炒至出油;加酸菜翻炒出香,倒骨汤煮沸,放入切片血肠煮5-10分钟,加盐调味。
历史:源于东北农村“腊月杀猪宴”,传入城市后经改良,王记酱骨头炖菜馆的出品尤为经典,是哈尔滨冬季必尝菜。
7. 酥黄菜
口味:香甜酥脆,入口即化,带淡淡焦糖微苦,甜度适中不齁
特点:哈埠传统甜菜,仅以鸡蛋为原料,造型似“金丝”,口感细腻无渣
图片
酥黄菜
做法:鸡蛋液加少许淀粉搅匀,摊成薄皮切条;六成热油炸至金黄酥脆;炒糖浆至浅棕色,倒入蛋条裹匀。
历史:源自鲁菜“拔丝蛋块”,随山东移民传入哈尔滨,本地厨师降低甜度、增加酥脆感,成为宴席常见甜菜。
8. 铁锅炖大鹅
口味:酱香浓郁,鹅肉紧实不柴,土豆、玉米吸满酱香,越炖越入味
特点:用铸铁锅慢炖,保温性强,可边炖边吃,尽显东北“大锅菜”的热闹氛围
图片
铁锅炖大鹅
做法:大鹅切块焯水,炒至表面微黄;加黄豆酱、生抽、老抽调味,倒热水,放入土豆块、玉米段,铁锅小火炖2小时。
历史:源于东北农村“铁锅烹饪”传统,哈尔滨冬季寒冷,铁锅炖能长时间保温,逐渐成为家庭聚会、朋友聚餐的热门选择。
9. 渍菜粉
口味:酸香清爽,酸菜味浓但不冲,粉条爽滑有嚼劲,咸淡适口
特点:食材仅“酸菜+粉条”,做法快捷,是哈埠家庭的“应急下饭菜”
图片
渍菜粉
做法:酸菜切丝,粉条用温水泡软;锅中倒油爆香葱花,加酸菜翻炒2-3分钟,放粉条、少许热水煮5分钟,加盐调味。
历史:随东北酸菜腌制文化传入哈尔滨,因食材易得、做法省时,成为普通家庭日常菜,尤其适合搭配馒头、花卷。
10. 五花肉炖黄金钩
口味:咸香醇厚,五花肉肥而不腻,黄金钩豆角(东北特色豆角)软嫩吸满肉香
特点:黄金钩豆角形似“弯钩”,肉质软糯无筋,与五花肉同炖,尽显地域食材特色
图片
五花肉炖黄金钩
做法:五花肉切块焯水,炒至出油;加姜片、葱段爆香,放入黄金钩豆角翻炒,加料酒、生抽,倒热水炖40分钟。
历史:黄金钩豆角是哈尔滨周边农村特产,早年村民常用其与五花肉同炖,后因口感独特传入市区,成为哈埠特色炖菜。
11. 鳇鱼烧土豆
口味:鲜醇厚重,鳇鱼肉细嫩无刺,土豆吸收鱼鲜后绵密入味,汤汁带淡淡鱼脂香
特点:哈埠“鱼菜”精品,鳇鱼为黑龙江珍稀鱼类(现受保护,常用电白鲟替代)
图片
打开今日头条查看图片详情
做法:鳇鱼切块,用料酒、姜片腌制去腥;土豆切块,鱼块煎至两面微黄;加生抽、老抽、葱段,倒热水炖1小时。
历史:源自黑龙江沿岸渔民饮食,鳇鱼曾为“贡鱼”,哈尔滨作为省会早年常有此菜,后因保护政策改良食材,保留经典做法。
12. 烤奶汁鳜鱼
口味:奶香浓郁,鳜鱼肉嫩鲜甜,奶汁包裹鱼肉,醇厚无腥
特点:融合俄式西餐“烤制”与“奶汁调味”工艺,是哈埠菜“中西融合”的代表
图片
烤奶汁鳜鱼
做法:鳜鱼处理干净,用盐、黑胡椒腌制;黄油炒香洋葱碎、蒜末,加牛奶、淡奶油煮成奶汁;鱼放烤盘淋奶汁,180℃烤20-25分钟。
历史:中东铁路时期,俄式西餐传入哈尔滨,本地厨师将“俄式奶汁烤鱼”与中国“鳜鱼”结合,改良出适合本地口味的菜品。
13. 罐焖羊肉
口味:醇厚香浓,羊肉软烂无膻,胡萝卜、土豆吸收羊肉汤汁,带淡淡罐焖香气
特点:用陶罐焖制,密封性强,锁住食材鲜味,源自俄式西餐,后融入哈埠菜体系
图片
罐焖羊肉
做法:羊肉切块焯水,锅中炒香洋葱块、胡萝卜块、土豆块;加羊肉翻炒,放生抽、料酒、番茄酱,倒热水转入陶罐,焖1.5小时。
历史:19世纪末中东铁路通车后,俄式罐焖菜传入哈尔滨,本地厨师将“罐焖牛肉”改为更适配北方的“罐焖羊肉”,华梅西餐厅做法经典。
14. 麻酱大拉皮
口味:咸香微酸,麻酱浓郁不糊嘴,拉皮爽滑弹牙,配菜脆嫩解腻
特点:哈埠凉菜代表,夏季食用开胃,可根据喜好添加配菜,做法灵活
图片
麻酱大拉皮
做法:东北大拉皮用温水泡软沥干;黄瓜丝、胡萝卜丝、香菜段铺盘底,放上拉皮;麻酱调温水,加生抽、香醋、蒜末、辣椒油,淋上拌匀。
历史:源于东北“拉皮凉菜”,哈尔滨作为移民城市,融入鲁菜“麻酱调味”特色,逐渐形成本地风格,是夏季夜市、家庭聚餐常客。
15. 溜三样
口味:咸香鲜辣,猪肝软嫩,猪腰脆爽,猪里脊滑嫩,口感层次丰富
特点:“三样”为“猪肝+猪腰+猪里脊”,均选猪身嫩部位,是哈埠菜中的“硬菜”
图片
溜三样
做法:三样切片(猪腰去腰臊),用料酒、淀粉腌制;六成热油滑炒至半熟;爆香葱姜蒜、干辣椒,调汁倒入翻炒均匀。
历史:源自鲁菜“溜三样”,随山东移民传入哈尔滨,本地厨师调整辣度与芡汁浓度,更贴合东北人口味,成为宴席“下酒菜”。
16. 大丰收
口味:清爽解腻,蔬菜脆嫩带本味,蘸酱后咸香适口,尽显食材原鲜
特点:“接地气”的哈埠凉菜,食材为应季蔬菜,摆盘似“丰收景象”,寓意吉祥
图片
大丰收
做法:黄瓜切条、生菜撕片、番茄切块、洋葱切丝、玉米段煮熟、窝瓜块蒸熟,整齐码盘;搭配“鸡蛋酱”(鸡蛋炒东北大酱)蘸食。
历史:源于东北农村“丰收宴”,秋季丰收后用新鲜蔬菜蘸酱食用,寓意“五谷丰登”,传入哈尔滨后成为夏季解腻凉菜。
17. 香辣肉丝
口味:香辣咸鲜,肉丝滑嫩,干辣椒脆香,辣度温和不冲,下饭开胃
特点:食材简单(猪肉+干辣椒),做法快捷,是哈埠家庭的“家常下饭菜”
图片
香辣肉丝
做法:猪里脊切丝,用料酒、淀粉腌制;干辣椒切丝,葱姜蒜切末;肉丝滑炒至变色捞出;爆香调料,加生抽、盐,倒入肉丝翻炒。
历史:随川湘风味传入哈尔滨,本地厨师降低辣度、增加咸鲜,适配东北人“喜咸不喜辣”的口味,成为家常菜。
18. 榛蘑蒸肉
口味:鲜咸醇香,肉片软烂不柴,榛蘑吸满肉汁带山野鲜,汤汁可拌饭
特点:哈埠蒸菜代表,蒸制保留食材营养,口感清淡却不寡味,老少皆宜
图片
榛蘑蒸肉
做法:猪五花肉切片,用生抽、料酒、姜片腌制10分钟;干榛蘑泡软铺碗底,放肉片,淋少许高汤;蒸锅上汽后蒸30分钟,倒扣装盘。
历史:源于东北“蒸菜”传统,早年冬季食材不易储存,常用蒸制延长保质期,榛蘑配猪肉成经典,传入哈尔滨后保留传统做法。
19. 俄罗斯红菜汤
口味:酸甜浓郁,红菜头的清香与牛肉的醇厚融合,酸中带甜,暖身开胃
特点:源自俄式西餐,汤呈深红色,口感浓稠,是哈埠“中西融合饮食”的代表
图片
俄罗斯红菜汤
做法:牛肉切块焯水,加洋葱、胡萝卜、芹菜煮至软烂,切小块;炒香洋葱碎,放红菜头丝炒软,加番茄酱炒红油;倒牛肉汤,放食材煮20分钟,加盐、糖、醋调味。
历史:中东铁路时期由俄侨传入哈尔滨,早期为俄式家庭菜,本地餐馆调整酸甜度(降低酸度),成为俄式西餐“标配汤品”。
20. 滋味肉
口味:酱香浓郁,肉质酥烂入口即化,汤汁浓稠带甜,拌米饭风味绝佳
特点:哈埠传统炖菜,靠“长时间焖炖”让酱香渗透肉纤维,无复杂调料却显醇厚
图片
滋味肉
做法:猪瘦肉切块焯水,炒香姜片、葱段、八角;加老抽、生抽、冰糖炒出糖色;倒热水没过肉块,小火焖2小时,至肉质酥烂。
历史:源于东北“酱肉”传统,哈尔滨作为移民城市,融入鲁菜“酱制”与晋菜“焖炖”工艺,成为老哈尔滨人记忆中的“下饭硬菜”。
二、10道哈埠经典小吃
1. 马迭尔冰棍
口味:奶香浓郁醇厚,纯甜不腻,无香精味,后味带淡淡天然奶腥(优质奶特征)
特点:1906年创立的百年品牌,纯奶配方无添加,冬季可露天售卖,是“冰城符号”之一
图片
马迭尔冰棍
做法:以优质牛奶、奶油为原料,不加一滴水,经传统“慢冻”工艺制成(避免冰渣),无防腐剂,常温下易融化。
历史:俄国人约瑟夫·开斯普于1906年在哈尔滨创办“马迭尔旅馆”,附设冷饮厅制作冰棍,因口感纯正成为经典,中央大街冷饮厅为发源地。
2. 哈尔滨红肠
口味:咸香带蒜香,肉感紧实有嚼劲,带果木熏烤的焦香,无淀粉感
特点:源自俄式灌肠工艺,以猪肉为主、牛肉为辅,果木熏制是核心特色,是哈尔滨“伴手礼首选”
图片
哈尔滨红肠
做法:肉按比例绞碎,加大蒜、胡椒等调料拌匀,灌入猪肠衣;经“煮、熏”两道工序(果木炭熏3-4小时),冷却后切片食用。
历史:1900年,俄国人在哈尔滨香坊开设“秋林洋行”,附设灌肠作坊,后改为“秋林洋行灌肠工厂”,开启哈尔滨红肠生产史,代表品牌有秋林里道斯、商委红肠。
3. 老昌春饼
口味:清淡软嫩,饼皮带淡淡麦香,无油感,韧性足不易破,卷菜不易散
特点:哈埠名小吃,春饼现做现吃,可卷多种配菜,实惠管饱,是家庭聚餐的热门选择
图片
老昌春饼
做法:面粉加温水和成软面团,醒发30分钟;分剂子擀薄饼,两张一组(中间刷油防粘)烙至半熟,撕开后再烙至金黄,卷菜食用。
历史:源于东北“春饼”传统,1992年“老昌春饼”在哈尔滨创立,将家庭春饼标准化,发展为连锁品牌,是哈埠“卷菜小吃”的代表。
4. 老厨家油炸冰棍
口味:外酥里凉,外壳金黄酥脆(带面包糠香),内里冰棍奶香浓郁,冷热交织口感奇妙
图片
老厨家油炸冰棍
特点:老厨家原创小吃,需“现炸现吃”,避免冰棍融化,是本地人与游客的必尝款
做法:选硬质冰棍(如马迭尔原味冰棍),裹薄淀粉糊、蘸面包糠;六成热油炸10秒(仅外皮定型),捞出控油后趁热吃。
历史:2000年后,由“锅包肉”创始店老厨家(中央大街店)研发,融合哈尔滨“冬季吃冰棍”的习俗与油炸工艺,成为创意特色小吃。
5. 张飞扒肉
口味:酱香醇厚,肉块硕大(约50克/块),肉质软烂脱骨,酱汁咸甜适中,拌饭香浓
特点:道外区老字号市井小吃,性价比高,充满“老哈尔滨烟火气”
图片
张飞扒肉
做法:五花肉切块焯水,炒香八角、桂皮、香叶等香料,加老抽、生抽、冰糖炒出香味;放入肉块翻炒上色,倒热水慢炖1.5小时。
历史:1981年,“张飞扒肉馆”在哈尔滨道外区开业,因肉块大、味道正,成为道外市井美食的代表,是老哈尔滨人常去的平价小吃店。
6. 黏豆包
口味:软糯香甜,黄米面的清香与红豆沙的甜润融合,口感扎实不粘牙
特点:满族传统小吃,哈尔滨冬季年节食品,寓意“团团圆圆”,可蒸可煎
图片
黏豆包
做法:黄米面加温水和成面团,醒发2小时;分剂子擀皮,包入红豆沙馅搓圆;蒸锅上汽后蒸15分钟,可煎至表面金黄增加风味。
历史:源于满族“黏食”文化,早年满族先民靠黏豆包御寒,随满族文化融入哈尔滨,成为冬季年节必备小吃,深受老年人喜爱。
7. 烤冷面
口味:酸甜咸香,冷面软嫩有嚼劲,鸡蛋香、香肠香与酱料香融合,可加辣提味
特点:哈尔滨街头“国民小吃”,夜市、学校门口随处可见,做法灵活可定制
图片
烤冷面
做法:铁板刷油加热,放冷面片,打鸡蛋搅匀铺在冷面上;翻面后刷甜面酱、蒜蓉酱,放香肠片、洋葱丝、香菜段;卷起切块装盘。
历史:2000年后起源于哈尔滨,最初为街头流动摊位小吃,因口感亲民、价格便宜迅速走红,成为全国知名的哈尔滨特色街头美食。
8. 老鼎丰月饼
口味:口味多样(五仁、豆沙、枣泥、莲蓉、蛋黄等),酥皮层次分明(可达16层),馅料饱满,甜而不腻
特点:哈尔滨百年老字号糕点(始于1911年),中秋必备,日常也可作为茶点
图片
老鼎丰月饼
做法:采用传统“酥皮工艺”,面粉与猪油制作水油面、油酥面,叠层擀制出酥皮;包裹馅料后压成型,180℃烤箱烤20分钟,冷却后食用。
历史:1911年,“老鼎丰”在哈尔滨道外区创立,传承江南糕点工艺,结合东北人口味调整甜度,百年间成为哈尔滨“糕点名片”。
9. 秋林大列巴
口味:麦香浓郁,略带微酸(啤酒花发酵特征),外皮焦脆,内里松软有嚼劲,无甜味
特点:俄式巨型面包,个头大(1-2斤/个),保质期长(常温可放7天),中东铁路时期传入
图片
秋林大列巴
做法:高筋面粉加啤酒花、酵母,经12小时以上发酵;烤箱高温烘烤(表面刷蛋液),至外皮金黄、内里熟透,切片食用。
历史:19世纪末中东铁路通车后,俄侨将大列巴制作工艺带入哈尔滨,秋林公司(原秋林洋行)率先生产,成为俄式小吃的代表。
10. 冻梨冻柿子
口味:清甜多汁,冻梨(以花盖梨、秋白梨为主)化冻后果肉软嫩,冻柿子(以磨盘柿子为主)汁水如蜜,酸甜解腻
特点:哈尔滨冬季专属小吃,利用室外低温(-20℃以下)自然冷冻,是“天然冰品”
图片
冻梨冻柿子
做法:梨、柿子洗净,放在室外零下20℃环境中冻3-5天(冻硬);食用前用冷水浸泡化冻(避免果肉过软),待表面结薄冰即可。
历史:源于东北冬季“天然冷冻储果”习俗,早年无冰箱,哈尔滨人靠低温冻存水果,逐渐形成此吃法,成为冬季解腻小吃。
图片
哈尔滨餐桌
这30道哈埠美食,既是哈尔滨气候与地域特征的产物——冬季炖菜暖身、夏季冷食解暑,也是中外文化交融的见证——俄式风味与东北传统碰撞出独特滋味。
图片
哈尔滨人间烟火气息参考图
每一道都承载着哈尔滨的历史记忆,从老字号餐馆的传承到市井摊位的烟火气,四季皆有专属风味。
图片
哈尔滨冰雪大世界
若你来到哈尔滨,不妨循着这些美食的香气,在一口热菜、一口小吃中,感受冰城的温暖与独特风情。
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,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,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,请点击举报。嘉喜网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